猪细颈囊尾蚴病

2016-09-24

猪细颈囊尾蚴病2 (1).jpeg

疾病基础知识

病原介绍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狸等肉食动物小肠的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牛、羊等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严重感染时可寄生于肺脏,而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本病流行广泛,大小猪都可感染,特别对仔猪有较大的致病力。主要引起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严重感染时,在肝脏内发育,引起肝脏炎症变化,后期发生肝硬化,肝组织坏死,甚至引起死亡。

  病原体形态结构

  泡状带绦虫(成虫)是一种大型虫体,由250-500个节片组成,体长1.5-2m,有的可长达5m,宽8-10mm。颜色为黄


白色。头节稍宽于颈节,上有4个圆形吸盘和1个顶突,顶突上有2圈排列的角质小钩30-44个。靠前部的节片宽而短,后部的节片逐渐变长。成熟节片有睾丸359- 566个。卵巢分左右两叶,位于生殖孔的叶较小。生殖孔不规则的交互开口于节片两侧中部稍后处。孕节的长度大于宽度,子宫每侧分枝7-11个,有的侧枝又有分枝,子宫内充满虫卵。虫卵近似圆形,大小31-39um,内含六钩蚴。

  细颈囊尾蚴(幼虫)呈囊泡状,俗称“水铃铛”,内含无色透明液体,大小由黄豆到鸡蛋大。囊壁分两层,外层厚而坚韧,是宿主结缔组织形成的,内层薄而透明,是虫体的外膜,肉眼观察可看到内层壁上有一个向内生长而具有细长颈部的乳白色头节,故称细颈囊尾蚴。

  生活史

  成虫(泡状带绦虫)寄虫于终末宿主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破裂后散出虫卵污染牧草、饲料和饮水。中间宿主猪、牛、羊等随采食、饮水而食入,六钩蚴在消化道内逸出,并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肝实质,以后逐渐移行到肝表面,有些进入腹腔寄生于大网膜、肠系膜或腹腔的其他部位,也有进入胸腔到肺脏。开始发育,逐渐长大,一般要经过3个多月时间,其头节充分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能力。当犬等动物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后,在小肠内经52-78天发育为成虫。

猪细颈囊尾蚴病2 (2).jpeg

 临床症状

  成年家畜除个别感染特别严重时出现临床症状外,一般不明显。仔猪和羔羊则常有明显的症状,由于肝脏和腹膜发生炎症,病畜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并有腹水,按压腹壁有痛感,不少病例由于腹腔出血,腹部膨大,也有的仔猪突然大叫后死亡。多数病畜表现为虚弱、消瘦和出现黄疸。如胸腔和肺脏也有寄生,可表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确诊方法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尸体剖检或肉检时发现虫体即可确诊。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只有1个头节,囊壁薄而透明,大小如鸡蛋或更大,直径约8cm。在肝脏中发现细颈囊尾蚴时,应与棘球蚴相鉴别,棘球蚴囊壁厚而不透明,囊内有多个头节。


 治疗方案  


  对所有病猪,采用吡喹酮治疗,按体重200mg/kg,1次内服;肌注黄芪多糖。防继发感染,用青、链霉素,连用3天。另外对症治疗使用葡萄糖、复合维生素、氨基酸;对贫血严重者,肌注 右旋糖苷铁等。为巩固疗效,一周后使用中草药:贯众75g,槟榔、厚朴、木通、茯苓、肉蔻、胆草、泽泻各38g,苏木50g、甘草12g,煎水一日服一次,连服3天。

推荐用药:四川巴尔黄芪多糖 复合维生素B可溶性粉

9bd497bada5218ed1281e50ea54e64e.jpg

 综合防治

  对猪的细颈囊蚴病的预防主要掌握两方面关健性环节:

  其一,禁止用寄生有细颈囊尾蚴的家畜内脏喂狗,防止狗感染泡状带绦虫,同时可应用吡喹酮对狗定期驱虫,并要严格管理,防止狗到处活动和进入猪圈舍,其粪便污染牧草,饲料和饮水,并消灭野狗。

  其二,猪要圈养,这样猪就吃不到野外狗、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虫卵。就可避免猪感染细颈囊尾蚴病。

  防治

  吡喹酮和丙硫咪唑等对细颈囊尾蚴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预防主要是防止犬进入猪舍内散布虫卵,污染饲料和饮水;勿用猪、羊屠宰的废弃物喂犬。对犬应进行定期驱虫,常用药物有吡喹酮,剂量为5mg/kg体重;氯硝柳胺为100~150mg/kg体重,喂服驱虫。

底图.jpg


下一篇:猪球虫病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