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

2016-09-26

猪瘟.jpeg

疾病基础知识

 病原介绍  

猪瘟病毒是猪瘟的病原,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猪瘟对猪危害极为严重,会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本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猪瘟病毒是ssRNA病毒,其病毒粒子呈圆形,大小为38~44nm,核衣壳是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氯化铯中浮密度1.15~1.17g/ml,有包膜。在细胞质内复制。不能凝集红血球,与牛腹泻病毒有相关抗原。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温度、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抵抗力较强。

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但存活时间与含毒介质有关。对光、热、冷不敏感,2%氢氧化钠溶液及5%漂白粉等药液均能杀死该病毒,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可很快灭活该病毒。
猪瘟病毒能在猪胚或乳猪脾、肾、骨髓、淋巴结、白血球、结缔组织或者肺组织的细胞中培养,但在这些细胞上不产生明显病变。可利用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END试验)测定猪瘟病毒,作为诊断猪瘟的一种方法。感染猪瘟病毒后,均可获得坚强免疫力。目前,我国使用的中国株猪瘟兔化弱毒苗,在世界上是一种较好的疫苗。

 临床症状

1、急性猪瘟。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睡;病初便秘,随后出现糊状或水样并混有血液的腹泻,大便恶臭;结膜炎、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脚、腹下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点或斑。常继发细菌感染,以肺炎或坏死性肠炎多见。

2、慢性猪瘟。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坏死或脱落。慢性猪瘟存活者严重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3、非典型猪瘟。又称亚临床猪瘟。临床症状与解剖病变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新生仔猪感染死亡率较高,大猪一般能耐过;怀孕母猪感染出现流产,出现胎儿干尸,死胎及畸形胎。

4、迟发型猪瘟。是先天感染的后遗症,感染猪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表现症状,数月后出现轻度厌食、不活泼、结膜炎、后躯麻痹,但体温正常,可存活半年左右后死亡。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可表现群发性流产、死产、胎儿干尸化、畸形和产出震颤的弱仔猪或外观健康实际已感染的仔猪。


 确诊方法

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有血液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理组织检查、I血清学检查等。 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琼脂扩散试验、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等。每一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时机和诊断价值都有所不同, 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血液学检查   无合并感染情况下,猪瘟时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都显著减少,但有细菌并发感染时,白细胞数增多。有些败血件疾病,血小板也减少,慢性猪瘟出血变化消失之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细菌学检查   采病猪的血、肝、脾、肾、淋巴结等样镜镜检和分离培养,如阴性,一般猪瘟可能性大些,如阳性时,应注意分析流行病学、病理解剖等资料进行综合判定,特别是不应被感染的细菌所误,以免诊断失误。

病理组织学   非化脓脑炎的特征,如闹血管套、胶质结节,具有诊断价值。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脑炎区别。此外,淋巴结、肾、脾的组织变化亦可作为诊断参考。

病毒分离试验   猪瘟病毒能在猪源的初代和传代的培养细胞内生长,骨髓、淋巴结、肾、睾丸、脾、白细胞、肺的细胞都可用于培养,除少数毒株外,一般培养细胞不出现病变。病毒培养一般用猪肾细胞,例如PK-15细胞。在PK-15细胞中增殖的病毒,可用聚乙醇(PEG)及硫酸铵沉淀后, 再经超速离心及梯度离心浓缩和提纯,即可获得纯化的病毒制品。5.兔体交叉免疫试验    猪瘟强毒不引起家兔体温反应,但能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兔化弱毒能使家兔产生定型热反应,但对已产生免疫力的家兔则不产生体温反应。利用这一原理,将病料用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家兔并每6h测温1次,连续测温5天。 同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兔,5天后对所有家兔静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同样每6h测温1次,连续测温96h。如对照兔发生定型热反应,说明试验成立,可以分析判定结果;试验组兔出现定型热反应,则说明病料中所含的病毒不是猪瘟强毒,反之试验组兔不发生定型热反应,说明病料中所含的病毒是猪瘟强毒。(免疫学)此疗法简便易行、特异性高,是诊断猪瘟最准确的办法。


 治疗方案  

猪瘟发生时采用紧急接种和淘汰阳性种猪相结合方法予以控制、净化。

  • 种猪:15--20头份,以后6个月左右免疫一次(需监测母猪抗体水平)

  • 超免:1头份或1日龄注射高免猪瘟血清、干扰素

  • 乳猪:20日龄8头份

  • 仔猪:12头份

  • 肥猪:15头份

防治继发感染

  • 应用阿莫西林、金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炎症和预防细菌性猪病的继发感染,同时做好兰耳病控制。
    净化

  • 淘汰阳性种猪:每两月检查一次猪瘟抗原,连检4次。猪舍高压水冲洗、定期全场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推荐用药:

【治疗】

A、针剂: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5g/1支+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ml/1支+黄芪多糖注射液10ml1支,肌注,现配现用,用于50kg体重猪,每天1次,连用3天

未命名_副本.jpg

B、喂药:

清瘟败毒散1000g+扶正解毒散1000g+巴非净1000g,拌料300kg,饲喂5天

未命名_副本.jpg


 综合防治

(一)、暴发疫点的扑灭措施:

①检疫、隔离、封锁:一旦强毒株侵入猪群内暴发流行,及时把猪群划分病猪群、可疑感染和假定健康猪群,前者集中做无害化处理。

②紧急接种疫苗:对猪场的可疑猪群和假定健康猪群,在舍内彻底大消毒和猪体消毒后,再用新出厂的猪瘟兔化弱毒苗进行接种,注射时局部彻底消毒,一猪换一针头。

③接种剂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接种,首次大剂量,10 - 12天后,再接种一次,其剂量比第一次高2-4倍为好。

④初生仔猪的主动免疫,其方法为仔猪产出处理后,当即接种猪瘟疫苗2-4头份,放保温护仔箱内1.5 - 2h后哺乳,断奶后3-5天二免4头份。

(二)、特续感染型猪场的净化措施:

①每两个月检测一次种猪的强毒抗体,阳性猪再用荧光抗体技术,活体穿刺取扁桃体,做冰冻切片,抗原阳性猪坚决淘汰,一般连检3-4次,直至被检猪全部阴性为止。

②免疫程序:种公猪每年2次,每次4头份,母猪在配种前30天接种4头份。

③平时消毒:定期做好舍内消毒工作。

④新生仔猪被动免疫:自制高免猪瘟血清,生后一日龄仔猪股内侧皮下注射2 - 5mL,20日龄首免2- 4头份,50—60日龄二免4头份。

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改善饲管 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三)、截断传染源是控制猪瘟发生的重要措施

1、制定出合理的《外引种畜禽管理办法》,加强引种检疫,从源头上杜绝传染源的传入。

2、加强新进仔猪饲养管理。空场时先把畜圈彻底清洗干净后再用甲醛熏蒸消毒后再购入猪饲养。

3、淘汰感染猪。

4、对病死猪及污染垫料垫草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新购入仔猪的饲养管理

随着养猪业发展,疾病不断增多,在任何疾病感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低的情况下,很容易继发温和性猪瘟,因此现阶段猪场猪瘟综合防治可按如下步骤操作:外购仔猪在选定健康运输前,使用水溶性多维、黄芪多糖粉、环丙沙星饮水,避免应急反应;购进仔猪后,先将新进仔猪与原有猪群隔离饲养15~20天,同时使用恒通免疫增强型电解多维散饮水,抗病毒、使用恒通70%黄芪多糖散混合拌料,净化体内潜伏期或运输过程中侵入的病原微生物,预防应激引起的不食、消化不良。无疾病暴发,即可注射疫苗,7天后与原有猪群合并饲养。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抗病力。

(五)、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1、做好场地和畜圈清洁及消毒工作

养殖场应每天进行两次清洗,在平时应对圈舍及周围环境用3%的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或4%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这些消毒病毒性传染病的消毒效果好,且经济实用,如在2%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5%~10%食盐时,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杀灭猪瘟病毒、猪丹毒杆菌、巴氏杆菌等病原体,还可提高对炭疽杆菌的杀灭能力。为防止病毒产耐药性建议与其他消毒药交替使用。生猪养殖场要求修建消毒池(池内应常保持有效消毒液)、消毒室、消毒室内安装紫外线灯,设置专用的诊疗室、专用工作服(每天工作服、鞋、帽放在消毒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20分钟,并经常用消毒药水清洗)等,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猪场等管理制度。广大养殖户则加强卫生圈改建,每天清理一次圈舍,防止粪尿积集而滋生病毒,每月用石灰乳刷圈舍及墙壁以达到消毒目的,既简单又经济;不论是养猪场还是散养农户均可以把石灰用水稀释后用上层澄清液给猪喝,这样既软化粪便又可对猪胃肠内消毒。

2、做好粪便、污水处理及消毒

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一般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需经药物消毒处理,方可排出。

常用的方法是氯化消毒法,将液态氯转变为气体,通入消毒池,可杀死99%以上的有害细菌。近年的研究证明,用用漂白粉或液态氯消毒污水,会造成氯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现在已研究出将紫外线灯成排地安装在污水净化处理后排水口前面的消毒技术,待排出的水在紫外线灯周围经过0.3s,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这一新的消毒技术值得广泛应用。




下一篇:猪丹毒
上一篇:猪链球菌病
写下您的评论吧